“三全育人”背景下学风建设思路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18日 15:12 [来源]: [浏览次数]:[]次

 

张超

教研教改办副主任科员

学风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加强学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场合屡次提及学风的重要性。“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一种工作导向和理念,为学风建设规划了理想路径,提出了建设方向。

一、全员育人: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参与学风建设

家庭是学风形成的萌芽地。家庭成员对学习的态度最早影响孩子对学习的认知和判断,家庭学习氛围浓厚,家长对学业较为重视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

大学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场所。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朋辈等共同构成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高质量授课良好和谐的导学关系等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严谨的思维模式,激发其学习兴趣。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工作涉及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日常事务管理、党团和班级建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方方面面,可以通过谈心谈话和开展学风作风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正向学风。朋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通过交流辅导等方式,构建起良好的传、帮、带学风建设机制,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我提升。

社会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风向标,高校通过很多种方式与社会进行联结,比如开展产学研合作,让学生了解现实的问题场景和真实的社会运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实现由理论迈向实践的跨越。

二、全过程育人:大学四年纵向贯通学风建设

“全过程育人”强调学风构建的连贯性和统筹性。高校学风建设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围绕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和面临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全过程育人、全过程学风引导与建设。

大一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学生适应大学的校园生活与节奏。学风建设的重点要围绕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合理规划作息时间,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习视野等方面展开,帮助学生适应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过渡和转变。大二阶段学生逐渐接触到更多专业课,学风建设需要重点抓好专业课课堂内外教学,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开启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为进一步深度学习作好准备。大三阶段学生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更加清晰明确,学风建设要重点聚焦提供更充分的实习实践活动,搭建科研训练平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从而形成更为清晰的自我发展定位。毕业年级阶段学风建设的重点应围绕升学就业的具体化指导,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作好相应的准备,完成角色转变。

三、全方位育人:各项平台整体推进学风建设

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是涵育学风的土壤,对学风建设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课程育人是学风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全面的专、通、跨课程育人模式,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与专业技能。科研育人侧重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学术潜力的挖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育人是学风建设的拓展阵地,学生通过参与实践,了解国情、世情、民情,深化对专业知识应用的认识。科研与实践是一手资料,书本和课堂讲授是间接知识,三者的互通互融为学风建设筑牢坚实基础形成长效育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