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思考

[发表时间]:2020年06月28日 10:10 [来源]: [浏览次数]:[]次

 

 

教研教改办副主任科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现实困惑

1. 思想观念的偏差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各高校的课程体系以及教育教学的改革,主要是围绕如何快速的培养大量的具有自己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展开。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对思想政治课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政治课不想听”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教师甚至错误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副课,是无足轻重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只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要求而已。这有违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教学方法的陈旧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采用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程教学设计模式。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课上没有学生的能力训练。加之办学规模的扩大,大班授课,教师疲于应对教学,严重影响了对所教内容的钻研以及科研的开展,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难以提升,这种主导与主体的错位,师资与规模的脱节使得高职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严重滞后,结果只能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反感,教师厌烦。

3. 实践教学的薄弱

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尽管我们都知道实践教学的极其重要性,但因其组织操作难度大,经费投入不足以及重视不够,导致实践教学成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薄弱环节,即使有的开展实践教学,也多是偏重结果,将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如学生所撰写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材料等作为评价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依据,而忽视对学生认识水平、认识方法等的评价,更缺乏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高职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 加强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

突破现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设计模式,创新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设计模式,这种教学设计模式要始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进行整体设计,实现项目(任务)驱动原则。

2. 依据职业素养确立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结合不同专业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使之能

更好地向专业渗透,与专业对接,服务专业。切实解决一段时间以来或多或少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自娱自乐”,游离于学校专业建设布局之外的问题,真正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

3. 明确学生主体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围绕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来设计项目,用项目来驱动。强调师生平等对话,重视教学互动和职业综合能力实训,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课堂能真正“活”起来。

4. 改进考试方法实行综合考核。

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做到课内考查和课外考查相结合(既要考查教材的理论知识,又要考查课外的实践调查),静态考查和动态考查相结合(静态考查包括教材、形势与政策、实践调查等方面,动态考查包括课后作业、上课出勤、课堂表现等方面),从而达到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