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高度的教育
——湖南理工学院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侧记
近日,湖南理工学院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中期检查评审会暨实验班导师制工作研讨会召开。由承担了学校以专业为平台的重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教学院相关负责人组成的评审专家们对“电子信息工程”、“音乐学”两个试点专业实施实验班全程导师制颇感兴趣,讨论激烈,并希望在本单位专业建设中能借鉴和推广项目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特设试点专业综合改革实验班是我校两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中的一大改革举措,从而带动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学方法手段、实践教育基地、教学管理等全方位的革新,目前效果显著,获得学生认可和好评。
随着学校近年来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深化教学工作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学校实施内涵式发展的建设核心。抓好重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培育办学特色和优势,有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凸显,更有助于学校办学实力的显著提升。2012年,我校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获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并被等额推荐为国家级项目,为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搭建了重要的新平台。
专业综合改革是一项需要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的重大改革,涉及面广,改革难度大。两年多来,承担改革试点任务的两个学院在特设试点专业综合改革实验班的基础上,制订实验班培养方案,全面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团队建设,拓展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方法,自编配套教材和训练手册,创建多种类型的创新实践平台等。秉承敢为人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着教学团队潜心研究,锐意改革,先行先试,为全校开展教学改革、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特设实验班推行全程导师制,采用师生双向选择模式。在实验班的组建模式上两个学院各有特色,信息学院实验班通过考试择优筛选学业成绩优秀者加入,学生可以在实验班中得到导师产学研全方位指导和培养;音乐学院不以学业成绩作为准入标准,而是遵循自愿原则,遴选认同改革试点理念、具有一定专业基础、求知欲旺盛的学生进入实验班学习。音乐学院陈文红院长在谈到他们所选择组建模式时说到,“我们遴选组建的实验班学生进来时未必个个优秀,但我们就要验证,通过我们的培养,能让他们四年后个个成为尖子生、优秀生”。实验班的开设创新了教学手段,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从教师选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实施了一场全新改革,并逐渐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由此产生以教师影响教师、以学生带动学生的梯队效应。
特设实验班实施单独为改革试点研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制定上遵循“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培养原则,并吸纳企业、行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信息学院构建的“3+1”结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合理压缩了理论课时,适当调整实验课时,并将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分类进行学分量化,与第一课堂融汇贯通。音乐学院改变单一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方向,转向社会音乐文化应用能力培养,构建了以“音乐三基”、“音乐表现”、“音乐实务”能力训练为中心的,由集成课程组构成的专业培养方案。两个方案在制订中都较大程度地实现了对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转型与突破。
专业综合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点是实践教学改革。然而,要在学校目前实际情况下,做到在政策配套、经费支持、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基地建设、教材选用等方面予以充足保障来推动教学改革是困难重重。两个学院在学校和教务处的全力支持下,从上至下强力推进,师生全力配合,在推动教学改革中迈出了艰辛而重要的步伐。
信息学院自项目启动之初,就成立了“工程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室”,专门负责对重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建设和协调工作。针对主干课程成立课程组,统一协调每位导师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课程考试、实验课安排等,同时将高资历教师下移到基础课程平台全程指导建设;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倡导多样性,课堂上师生平等交流,形式不拘泥于单纯的讲授,而是直接将仿真实验带入课堂,明年将实行实验室“开放式”和“预约式”,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自主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在教学内容上强调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注重的不再是内容体系的完整性,而是更加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音乐学院为确保课程质量,提前半年开始审批实验班主要课程的建设方案,监控引导课程建设,两年间,整合课程10门,研发新课程14门,由社会实务单位全面承接或实质参与建设的课程13门,增加科际联系课程5门。除此之外,加大力度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课堂建设,拓展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上,努力将学生从传统的依附式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采取课堂研讨与课内外练习实训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模式。学生实训时间具有弹性,短期与长期实训间隔进行,学习场地不仅是课堂,还一直延续到产学研的合作单位,使学生在实习训练中完成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过渡。如在岳阳市内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学院会组织师生集体观摩,并安排学生参与到演出的各种幕后工作,在真实的社会音乐实务工作背景下训练专业技能,“学中作,作中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关乎改革成败的一项关键因素。两个学院充分挖掘人才资源,采取调整、培养、外聘并举的措施来强化师资团队建设。信息学院近年来已陆续选派十多位教师到企业进行最长为期一年的顶岗学习和工程实践,东莞等多家合作企业也会定期选派工程师来校为师生进行培训和授课,主讲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手把手指导学生完成实际操作训练,让师生受益颇丰。学院联同企业一起设立内部资助项目,通过资助一定数额的项目经费,帮助教师在开展教学研究中进一步提升工程能力。为增强改革合力,凝聚共识,音乐学院多次召集中青年教师开展以教研教改课题研究、教学工作为主题的座谈会或研讨会,力求将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新精神与动态信息,转化为普通教师内在的教育教学意识,并渗透到专业、课程等教学基本建设与改革实践之中。同时,改建与新建了部分教学团队,大力支持参与改革的一线教师外出学习与观摩,自2012年至今,已先后选派15名教师参加省内外专业学术会议交流或专业考察活动。同样设立了学院内部资助项目,扶持教师编写院级特色教材。
为使学生获得更多实习实训的机会,两个学院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行业沟通和联系,磋商合作机制,想方设法加强构建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体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目前与岳阳千盟电子有限公司、东莞速美达自动化有限公司、东莞奥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岳阳市文化艺术会展中心、浙江银润休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方面已日趋规范、成熟与深入。
两年多来,116位学生,29名导师,两个学院的领头人和项目负责人信息学院院长张国云、副院长丁跃浇,音乐学院院长陈文红、副院长柳青,还有众多始终支持和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们,用心血和汗水推动着学校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他们的付出在师生共同的成长和学生的成才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音乐学院实验班的学生们学习氛围浓厚,积极申报和参与学校学生科研项目和各类专业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信息学院学生在全国和全省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都囊括国家和省级一、二、三等奖等。专业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两个学院两年来一线教师申报省级或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教育科学规划项目65项。信息学院张国云教授主持完成的“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信息学院通过本项目的积极实施,其专业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获得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等项目立项,拥有了更多新的建设平台。

“在建设中哪怕是做一件小事推动起来都很难,需要全院班子成员、全体师生上下联动,强力推进”,信息学院项目负责人、副院长丁跃浇在回首两年多的建设中这样感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两年多来,两个学院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在改革之路上坚定前行,一步步将专业建设和改革推向深水区,同时也将本学院的发展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今天,在改革之路上,我们欣喜于两个专业“品牌”形象的初步形成;明天,我们将看到学校专业建设“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的壮丽景象。(湖南理工学院教务处撰稿)